上一期我們談論了如何成為一名職業方程式甚至是F1車手,收到了很大的反響,不少車迷認為這個選題很好,正是他們所熱切需要了解的。我們這一期將繼續這個話題,談談如何成為一名職業拉力賽車手。
目 前國際拉力賽水平最高的當然是大家熟悉的WRC,其水平可以認為達到F1的一半以上〈當然,我們不能直接比較〉。要在WRC里面成為呼風喚雨的明星車手,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。與F1車手相反,WRC車手的年齡普遍比較大,很少有年輕車手可以持續地獲得好成績。這是因為拉力賽需要更多的經驗,更講究技術和穩定。并不需要太多的体力去承受方程武那種大G-Force。
拉力賽車手的訓練方式也不同于方程式,基本上沒有在12-16歲期間開始的,因為那時還沒有達到領駕照的年齡。由于拉力賽的路面變化很多,賽程也很漫長,需要更強的應變能力和經驗,這些都與駕駛賽車的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,因此年輕車手會比較容易犯錯誤,而且心態也往往會過于急躁。
從WRC來看,年輕車手幾乎不可能成為年度車手總冠軍,即使在某一個分站取得前三名的成績,也很少可以持續一個賽季。今年WRC最耀眼的新星是福特車隊的杜瓦爾,這名20歲出頭的小伙子雖然取得優異成績,但是絕對不可能在今年就獲得年度冠軍。要登頂WRC,25-30歲已經算比較年輕的了。
其實,拉力賽和場地賽之間還是有很大關系的,因為只有在場地賽練習過如何操控賽車,并且很好地感受賽車氣氛,才能應付拉力賽,因此有大量國際拉力高手都出身于場地賽,很多車手都是首先在場地賽勝出,然後才轉投拉力賽的。
以國內為例,要成為一名職業拉力賽車手,必須經過以下的步驟:1、考取駕駛執照。2、考取賽車執照。3、從場地賽開始熟悉比賽。4、參加短道賽。普通車迷必須經過中汽聯指定的培訓才可以獲得賽車執照,之后可以參加一些低烈度的比賽,慢慢積累經驗,然后才進入全國拉力賽。
而WRC車手很多也是從場地賽開始的。另外,大部分車手都是從瑞典站、芬蘭站、英國站和法國站這幾個分站出身,首次進入WRC的。原因是北歐的分站以冰雪路面為主,這樣的路面是非常難以駕駛的,更不用說比賽,而英國站同樣由于天氣潮濕使得賽道很滑,增加了難度。因此,如果能在這些分站取得好成績,証明這名車手已經具備較強的實力。而法國由于賽車傳統悠久和氣氛濃厚,導致每每法國站都會有大量新車手湧現。
我自己也是從場地賽開始,1981年第一次參加場地賽,但是直到1994年港京拉力賽才真正參加拉力賽,1996年開始參加世界性拉力賽,而在1997年獲得亞太拉力錦標賽分站冠軍。好了,這期就到這里吧。
|